加入星計劃,您可以享受以下權益:

  • 創(chuàng)作內容快速變現(xiàn)
  • 行業(yè)影響力擴散
  • 作品版權保護
  • 300W+ 專業(yè)用戶
  • 1.5W+ 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
  • 5000+ 長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企業(yè)跑步入局,AI 眼鏡迎“拐點”之年
    • AI 大模型賦能,產品體驗實現(xiàn)蛻變
    • 下一代 AI 入口?未來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
  • 相關推薦
  • 電子產業(yè)圖譜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蘋果/小米/百度跑步入局,相關概念股暴漲,AI眼鏡市場為何爆了?

11/18 10:50
1100
閱讀需 12 分鐘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作者:Sophia,物聯(lián)網智庫 原創(chuàng)

AI 眼鏡最近爆了!銷量激增、廠商跑步入局、相關概念股大漲……全都標志著 AI 眼鏡市場近來的火熱。

其實,AI 眼鏡并不是什么新型智能硬件,早在數(shù)年前就有不少大廠嘗試推出智能眼鏡類產品,但由于無法兼顧重量、成本和性能,再加之長久佩戴不適,價格不菲等原因,導致該市場始終不溫不火。然而,今年以來,AI 加持的智能眼鏡造就了“破圈效應”,引起越來越多廣大消費者的興趣,不少投研機構認為,2024 年或將成為 AI 智能眼鏡的“拐點之年”。

企業(yè)跑步入局,AI 眼鏡迎“拐點”之年

為什么今年可以稱之為 AI 眼鏡的產業(yè)“拐點”?我們可以從產品出貨量、廠商布局和資本市場三個維度來看:

IDC 數(shù)據(jù)顯示,2023 年全球智能眼鏡銷量為 101 萬臺;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為 26 萬臺,同比增長 217%。貝哲斯智能眼鏡市場研究報告也顯示,智能眼鏡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正展現(xiàn)出強勁的增長勢頭。2023 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規(guī)模達 394.73 億元,預計到 2029 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 1067.78 億元,預測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8.56%。

伴隨著市場總量的持續(xù)增長,一些產品初具爆款雛形,典型代表如?Meta Ray-Ban。該款產品由 Meta 和雷朋于 2023 年 9 月聯(lián)合發(fā)布,僅在 2023 年 Q4 出貨量就達到了 36 萬臺。今年 4 月,Meta Ray-Ban 進一步加入 AI 功能,促使 Meta Ray-Ban 銷量實現(xiàn)躍升。該團隊估算 2024 年 Q2 Meta Ray-Ban 出貨量或達 50 萬臺,年化銷量達 200 萬臺。而且考慮目前 AI 功能僅限美國和加拿大用戶使用,若未來區(qū)域、語言推廣至全球,對應銷量或超 600 萬臺。

出色的市場表現(xiàn)讓大量科技公司開始積極押注這一賽道。彭博社在最近的報道中披露,Meta Ray-Ban 的成功讓蘋果公司有意加入這一“戰(zhàn)場”,蘋果內部在推進代號「Atlas」的 AI 眼鏡項目。另據(jù)早前 9to5mac 引述馬克·古爾曼的說法,蘋果旗下的 Vision Products Group 事業(yè)群正在研發(fā)的設備包括平價版 Apple Vision、第二代 Apple Vision Pro、以及一款類似于 Ray Ban Meta 的 AI 智能眼鏡。

看完國外,讓我們把視線聚焦國內,不久前的 11 月 12 日,在百度世界 2024 現(xiàn)場,百度重磅發(fā)布了首款眼鏡——小度 AI 眼鏡,稱該產品為“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 AI 眼鏡”,具備第一視角拍攝、邊走邊問、識物百科、視聽翻譯、智能備忘等功能。

與此同時,有媒體透露小米也正在隱秘布局新一代 AI 眼鏡,預計將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發(fā)布,全面對標 Meta Ray-ban。報道稱,小米數(shù)月前就已與歌爾合作,這款眼鏡將搭載 AI 功能、音頻耳機模塊、攝像頭模塊,并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發(fā)布。而對于這款產品的出貨量,雷軍的預期“在三十萬臺往上”。

不止百度、小米等,相關報道還稱 OPPO、vivo、華為、騰訊、字節(jié)近期也都在評估 AI 眼鏡項目,但大部分還沒有到立項的階段,預計最快也要到 25 年年底。

終端廠商的青睞帶動了整條產業(yè)鏈的活躍——券商報告顯示,今年以來,與 AI 眼鏡相關的組裝、聲學、光電等上游產業(yè)企業(yè),股價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上漲。8月中旬,AI 眼鏡概念股更是被市場爆炒,龍頭博士眼鏡 5 個交易日大漲近 150%。

AI 大模型賦能,產品體驗實現(xiàn)蛻變

別看如今的 Meta Ray-Ban 正值風光,但其實該款產品的前身——Meta 與雷朋于 2021 年 9 月聯(lián)名發(fā)布的初代智能眼鏡 Ray-Ban Stories ,卻曾遭到消費者無情的“冷眼”,直到 2023 年 2 月,該設備月活只有 2.7 萬,不到售出總量的 10%。

相比初代,第二代產品的銷量為何能取得顯著突破 ?這是因為 Meta Ray-Ban 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智能眼鏡重量、成本和性能之間的平衡問題。具體而言,Ray-Ban Meta 的攝像頭和拍攝圖像質量相比第一代有了很大的進步,存儲空間從 4GB 擴大到 32GB,同時還擁有了全新定制設計的揚聲器。在獲得更高性能的同時,為了解決能耗問題,Meta Ray-Ban 也搭配了更大容量的續(xù)航配件,眼鏡單次連續(xù)使用時長達到 4h,配備的眼鏡盒最多可給設備額外充電 8 次,總計使用為 36h。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Meta 的第二代眼鏡從“能用”初步跨入了“有用”和“好用”的門檻,能夠提升用戶日常生活中拍攝、通話和聽音樂的便捷性。而真正讓該產品再度實現(xiàn)蛻變的,則是今年加入的 AI 功能。

有了這個“住在”眼鏡里的 AI 助理,用戶只需說出“Hey Meta……”并說出提示詞或提出問題,便可激活該眼鏡內置的 AI 助手,除了用于查詢天氣、時間、體育比賽、新聞結果等日常基礎信息,用戶還能通過“Hey Meta,look And…”指令調用攝像頭以實現(xiàn)更多視覺化的操作。比如,Meta 眼鏡會根據(jù)自動調用攝像頭,拍下用戶當前正在看的場景;比如,當用戶要為聚會穿搭準備時,可以通過眼鏡攝像頭瀏覽衣服和配飾,詢問最佳的搭配組合;再比如,用戶還可以設置提醒,讓眼鏡記住你告訴它的信息,當你在停車場停車后,可以讓眼鏡記下車位信息,方便返回時尋找車輛。

從 Meta Ray-Ban 初步取得的市場成功不難看出——智能眼鏡這個品類突破的重點可能不在沉浸、成像和交互,而是側重于 AI 技術的應用和集成。此前,許多廠家嘗試的 AR 眼鏡搭載了光學顯示模組,雖然具備顯示能力,但重量和成本都會有明顯地增加,續(xù)航也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相比之下,雖然 AI 眼鏡不支持顯示,但受益于大模型的原生能力,可以進行更自然、順暢的人機交互,而砍掉的光學模組則意味著成本的降低以及續(xù)航的提升。

同樣,百度最新發(fā)布的小度 AI 眼鏡也是這個思路,基于文心大模型重構的 DuerOS 操作系統(tǒng),用戶佩戴這幅眼鏡,就可以在旅行中邊走邊問,AI 導游會融合百度地圖的位置服務能力,并結合視覺和定位技術,去回答用戶的問題。不僅限于旅行途中,日常生活中用戶路邊隨意看到的事物,都可以通過“AI 問答”獲得答案。在跨語言交流場景下,小度 AI 眼鏡可以實時翻譯,并智能分析拍照內容,幫用戶進行快速總結和提煉;還有用戶開會、讀書過程中,如果需要進行摘抄記錄,就無需使用其他設備,用手指一點,眼鏡就可以將這部分重點內容加入備忘錄……

無論是 Meta Ray-Ban 還是小度 AI 眼鏡,其 AI 能力的引入都反映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底層技術的飛速進步。一方面,芯片算力、功耗等方面實現(xiàn)持續(xù)迭代,比如 Ray-BanMeta 智能眼鏡系列搭載高通第一代驍龍 AR1 平臺,該平臺專門針對散熱限制在功耗方面進行獨特設計優(yōu)化,以打造輕量化的智能眼鏡;另一方面,端云協(xié)同的多模態(tài)大模型逐漸可以承擔起為 AI 眼鏡處理各種實際場景的任務。

下一代 AI 入口?未來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

在業(yè)內,一直不乏哪類智能硬件才是新一代 AI “入口”的爭論。如今的人們雖然已經智能手機不離手,但相比手機,智能眼鏡類產品作為 AI 入口依然具有獨特優(yōu)勢。

首先是全天候佩戴性與無縫交互。與智能手機不同,AI 眼鏡作為可穿戴設備,可以全天候佩戴,不需要用戶主動拿起和放下。用戶無需專門操作設備,只需自然佩戴眼鏡,AI 系統(tǒng)便可以隨時提供服務或互動,這使得 AI 眼鏡更適合作為“無縫”的智能助手,提供即時的上下文感知和實時反饋。同時,AI 眼鏡可以利用 AR 技術直接將數(shù)字信息疊加在現(xiàn)實世界中,使得信息呈現(xiàn)更加直觀。

第二是更自然的互動方式。AI 眼鏡能夠實現(xiàn)更自然的語音控制和手勢操作,而無需用戶手持設備或在屏幕上點擊。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語音命令或手勢進行交互,不打斷日?;顒?。相比之下,智能手機的互動仍然依賴于觸摸屏,需要用戶手動操作,降低了交互的流暢性和便捷性。未來,或許 AI 眼鏡可以進一步集成眼動追蹤技術,根據(jù)用戶的眼睛注視方向和視野范圍進行智能反饋,甚至進行面部識別來提供個性化服務。

第三是更加沉浸和實時的體驗。AI 眼鏡可以根據(jù)環(huán)境、用戶行為和對話內容提供個性化、即時反饋。例如,當用戶走進一個陌生的地方時,AI 眼鏡可以自動識別周圍的環(huán)境并提供導航或信息提示。相比之下,手機通常只能在用戶主動使用時提供相關功能,且缺乏眼鏡級別的環(huán)境感知。

當然,雖然有很多優(yōu)勢,但“前輩們”失敗的經驗也歷歷在目。面向未來,如果 AI 眼鏡想真正成為爆款,還必須解決技術和硬件限制、佩戴舒適度、內容生態(tài)、隱私安全等諸多方面的挑戰(zhàn)。只有如此,AI 眼鏡才能更好地進入大眾市場,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工具。

參考資料:
《戴了「Ray-Ban Meta」兩個月,我開始相信 AI 眼鏡的未來》,極客公園
《這副差點失敗的智能眼鏡,怎么就成了爆款?》,愛范兒
《小度為何押注AI眼鏡?》,量子位
《小度、蘋果跑步入場:AI眼鏡的下一個爆點在哪里?》,雷科技
《AI眼鏡風口來了!劍指千億級規(guī)模、百萬臺銷量,小度狂飆》,智東西

相關推薦

電子產業(yè)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