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計劃,您可以享受以下權益:

  • 創(chuàng)作內容快速變現
  • 行業(yè)影響力擴散
  • 作品版權保護
  • 300W+ 專業(yè)用戶
  • 1.5W+ 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
  • 5000+ 長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鋰電池成為“炸彈”?可能性不大
    • 硬件供應鏈必須自主、安全、可控
    • “國行”產品可以放心買、安心用
  • 相關推薦
  • 電子產業(yè)圖譜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尋呼機爆炸死傷多人!再也不敢買“水貨”手機了

09/20 08:14
995
閱讀需 10 分鐘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來源:雷科技AI硬件組?|?編輯:三明治?|?排版:Kenny

不管大家平時是否關注國際新聞,相信都對前幾天發(fā)生在黎巴嫩的尋呼機爆炸襲擊有所耳聞。當地時間 9 月 17 日下午,黎巴嫩全國多地發(fā)生了尋呼機爆炸事件。根據 19 日上午央視新聞的報道,該爆炸已造成 12 人死亡、約 2800 人受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地時間 18 日,黎巴嫩多地又發(fā)生了對講機等通訊設備爆炸事件,根據黎巴嫩公共衛(wèi)生部的消息,這些爆炸已造成 20 人死亡,450 多人受傷。

由于國內高度發(fā)達的網絡基建鋪設,大家對“尋呼機(BP機)”這一詞已經有些陌生了,不少 00 后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尋呼機”。不過在一些落后地區(qū),或者在一些特種工作人群中,“尋呼機(BP機)”依然在被使用。目前媒體報道眾說紛壇,不過眼下依然沒有官方說明這一系列電子產品爆炸襲擊的具體實施手段,甚至連爆破物是電池中的“私貨”還是電池本身都無從確定。微博、知乎等平臺也出現了“國外手機不能買”這樣的言論,更有人提出要禁售海外電子設備。人人自危的情緒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

那么,看著我們手里的手機,它們真的值得我們提防嗎?它們未來會不會成為襲擊我們的武器?或者說,我們該忌憚iPhone等海外品牌電子產品,甚至特斯拉這樣的海外品牌電動汽車嗎?這是本文想要討論的話題。

鋰電池成為“炸彈”?可能性不大

盡管目前我們還無法確認該襲擊的實施手段,但從技術角度看,這一系列爆炸案確實暴露了許多安全問題。按照常理,將“尋呼機”做成移動炸彈,需要解決兩個問題:觸發(fā)機制和爆炸物,即什么時候爆炸和什么東西爆炸。在黎巴嫩面臨的這一波襲擊中,尋呼機爆炸的爆破物質有兩種可能的方案:在設備中加入“計劃生產之外”的原料,比如在尋呼機中內置炸藥,或將原本相對安全的電池改為放熱更“活潑”的電池;也可能直接用不安全的工作電壓將原本安全的電池“擊穿”,從而引起爆炸。

而觸發(fā)機制可以分為兩大類:定時和信號觸發(fā)。定時觸發(fā)很好理解,即設備在制造時就寫好了倒計時或特定日期爆炸的硬編碼,這樣做的隱蔽程度更高,但也最不受控,因此可行性更低。而信號觸發(fā)的方式就多了:只要修改設備的系統(tǒng),任何能接收信號的設備都有可能成為“移動炸彈”的導火索。以尋呼機、對講機為例,一旦系統(tǒng)被篡改,這些設備可以被編程為“接收某無線信號后啟動爆炸機制”,也可以變成“多少天接收不到某無線信號后觸發(fā)爆炸機制”。溫度、濕度、光照、GPS 定位、震動、聲音、磁感應,甚至是其他設備工作時發(fā)出的無線信號都可能成為爆炸的觸發(fā)信號。黎巴嫩真主黨調查后初步評估認為新型號尋呼機中植入了爆炸裝置——以色列找到了進入真主黨供應鏈的方式,以修改交付的設備。網絡安全公司 Errata Security 的首席執(zhí)行官在接受 WSJ 采訪時表示,將尋呼機電池直接引爆“具有挑戰(zhàn)性”,且爆炸效果不會像視頻中那么強,“相比之下,尋呼機在制造、運輸過程中被做手腳,加入爆破物的可能性更大?!?/strong>換句話說,在滿足所有特定條件的情況下,移動設備甚至是電子產品中的鋰電池在技術上確實有被遠程“擊穿”的可能性,但正常的鋰電池在熱失效情況下的表現并不符合“炸彈襲擊”的特性。小雷特意去查了一下,一般來說,正常的鋰電池的“熱失效”分為四個階段:過熱、膨脹、泄漏、燃燒或爆炸。

1. 當鋰電池進入到熱失效狀態(tài)后,內部電解液蒸發(fā),并導致電池內部壓力增大。2. 內部壓力增大會導致電池膨脹,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電池鼓包”。3. 膨脹導致電池殼體破裂后,電池內的電解液或電解液蒸氣會向外泄漏。4. 當泄漏的電解液或電解液蒸氣因內部短路或外部環(huán)境滿足起火條件后,電池會“劇烈放熱”,即燃燒或爆炸。

鋰電池熱失效后,留給人們的反應時間不長,但比這一次黎巴嫩電子產品爆炸襲擊中“從警告聲到爆炸”的時間要長。此前某國際著名手機品牌曾出現過影響全球的著名熱失效事件(三星Note 7爆炸門),某國內移動電源品牌也有過“臭名昭著”的熱失效歷史。但無論是手機還是充電寶,在合理的設計下,熱失效表現主要以燃燒為主,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自燃”,能達到爆炸條件的極少。

總之,得益于我國近幾年來對電池市場的規(guī)范、以及國內企業(yè)電池技術的精進,擁有“電池自由”的我們不太需要擔心手機、耳機里的電池成為“移動炸彈”——當然,這里所說的情況是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的情況下。如果設備生產鏈路存在漏洞,甚至設備來路不明,那確實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包括硬件與軟件的隱患。

硬件供應鏈必須自主、安全、可控

話說回來,這一次黎巴嫩電子產品爆炸襲擊,將直接影響整個電子產品行業(yè),全球市場都將重新審視并著力構建更安全、更自主的供應鏈。

以前人們可能想都沒想過,電子設備可能被改裝成恐怖襲擊工具。關于自動駕駛汽車被當成襲擊工具,倒有許多討論,一些電影中也有對應的情節(jié)。將尋呼機、對講機等產品被改裝成襲擊設備,則聞所未聞。因此,黎巴嫩電子產品爆炸襲擊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

首先,這會對電子消費市場的消費需求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特別是貼身可穿戴設備。這種信任危機會讓消費者選購產品時更加審慎。不過這不一定會影響產品銷量,畢竟產品本身存在剛需,遵循本地法規(guī),符合標準、合規(guī)安全的產品將更受歡迎。其次,硬件的供應鏈管理將變得更加復雜。由于這次事件暴露出供應鏈中的安全隱患,特別是設備在生產、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可能被非法改裝的風險,企業(yè)不得不加強對供應鏈的監(jiān)控和管理,包括對供應商的審核更為嚴格、對產品流通過程的全程監(jiān)控,以及對產品在進入市場前的安全檢測,這些額外的安全措施必然會增加企業(yè)的運營成本,并可能導致生產和交付周期的延長,進一步影響市場供給的穩(wěn)定性。

最后,各國政府和行業(yè)監(jiān)管機構必然會因這一事件而出臺更嚴格的監(jiān)管政策,以確保電子設備安全性。對進口電子產品實施更嚴格的檢查;對涉及安全風險的元件進行特別監(jiān)管;對某些高風險產品類別實行暫時性的銷售限制;在民航高鐵安檢中提高電子產品的安全檢測規(guī)格……這些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影響電子產品的市場動態(tài),特別是國際貿易中的流通速度和成本??傮w而言,這種安全威脅可能促使各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更加關注本國的經濟安全與自主性。

“國行”產品可以放心買、安心用

幸運的是,在這一點上,我國已有極強的前瞻性,一直在努力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的雙循環(huán)供應鏈。除了有完整的電子消費品生產力外,相關法規(guī)標準也對電子設備進行安全防護,因此對于“國行產品”,我們大可安心買、放心用。即便如此,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仍舊需要留意,盡量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價格過低的電子產品,在不知名的渠道或二手市場購買時要格外謹慎。畢竟電池鼓包這種事情除非嚴重到把機身、屏幕都頂起來,否則都難以觀察。

如果你在使用電子設備時感到異常的發(fā)熱(尤其是在沒有重度使用的情況下)、膨脹、漏液、異味甚至冒煙,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最好迅速將設備移動到周圍沒有可燃物、易碎物的通風環(huán)境中,防止電池燃燒失火、爆炸破片或有毒氣體的危害,同時不要忘記第一時間報警。對于耳機、手機、平板、電腦這種小型、小電池容量的設備,直接扔到裝滿水的大桶里,并將桶放到空曠的室外環(huán)境中,讓電池在相對可控的情況下緩慢“熱失效”,就是一個相對可行的極端情況應對措施。但不管場面看起來多么“盡在掌控”,一旦出現意外狀況,還是要第一時間報警處理。至于電動車電池,就真的不要再拿到樓上充電了,更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電池了。

相關推薦

電子產業(yè)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