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輻射和長波輻射是我們生活中常聽到的詞匯,它們指的是不同波長范圍內(nèi)的輻射能量。短波輻射一般指波長在0.2-3μm之間的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短波輻射就是太陽光;而長波輻射則指波長在3-100μm之間的電磁波,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地球放射出的紅外線。
1.短波輻射和長波輻射的區(qū)別
短波輻射和長波輻射有明顯的差異。首先,它們波長范圍不同,因此它們對物體的作用也不同。短波輻射由于波長較短,能量較高,能穿透大氣中的水蒸氣和氧氣,到達地面,用肉眼觀察會發(fā)現(xiàn)它是白色光的一種,可以使我們感到溫暖。而長波輻射由于波長較長,能量偏低,容易被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甲烷等分子吸收,并且只能向空氣中釋放熱量,因此人們在黑夜或者陰天無法感受到。
2.短波輻射的影響因子
短波輻射具有重要的生物物理意義。正常情況下,適量的短波輻射可以促進身體合成維生素D,增強骨骼健康。同時,太陽輻射對植物也有利,可以促進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產(chǎn)量。然而,在過度暴露的情況下,短波輻射可能會給人體和自然環(huán)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長時間接觸紫外線會造成皮膚曬傷,甚至導(dǎo)致皮膚癌;大量的短波輻射能夠破壞臭氧層,引起全球變暖等環(huán)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