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國臺灣用電過去 5 年的增加量,約三分之一由臺積電貢獻。 接下來,隨著導入「救世主」技術──EUV 微影技術,用電還會暴增。 臺積電評估,5 nm 制程用電會是目前主流制程的 1.48 倍。
很多人都忘了,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在 2 年前準確預言今日的缺電危機。
2015 年底,當時的總統(tǒng)馬英九到參觀臺積電中科廠。 當時張忠謀便指出,目前中國臺灣最大的隱憂之一就是缺電,他并指出中國臺灣 2017 年可能面臨限電危機,「這對產業(yè)影響相當大」。
張忠謀并隨后在媒體提問時指出,停電對于臺積電的影響「幾乎不可估計」。 他說,臺積電每個廠都有備用電源,但備用電源的用電成本比起臺電提供的電貴 3 倍,如果未來長期限電「這就很累了」。
其實,過去一段時間,張忠謀幾乎每次公開發(fā)言,都會提到「電」。 他到底在擔心什么? 答案就藏在今年 1 月 18 日,環(huán)保署通過的臺南科學園區(qū)擴建案的環(huán)境差異影響評估里頭。
因為臺積電計劃于 2020 年量產的 5 奈米制程,決定放在南科廠,導致南科的用水、用電量暴增,大幅超過當初園區(qū)的規(guī)劃量,因此依法得做環(huán)境差異影響評估。
用電增幅狂飆 46%
其中,用電增幅極為驚人,從原本規(guī)劃的 152 萬瓩,增加至 222 萬瓩,大幅增加 46%。
根據南科管理局提供給環(huán)保署的文件,臺積電的 5 奈米制程,估計用電量 72 萬瓩,幾乎與南科申請新增的用電功率相當。
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 根據臺電信息,東部用電量約在 40 到 50 萬瓩之間。 也就是說,臺積電一個新廠的用電量,將比整個東中國臺灣 56 萬人口的用電量還多上不少。
半導體的制造,本來就是高度耗電的過程。 盡管臺積電每年花費偌大人力、心力節(jié)省電力,但仍改變不了,采用各種先進科技及復雜化學品的晶圓廠、同時也是吃電大怪獸的事實。
根據臺積電企業(yè)社會責任報告書,2016 年用電量為 88.53 億度,較前一年增加 11%。
這個用電成長率,與臺積電業(yè)績的成長高度符合。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 2009 年重新接任執(zhí)行長之后,每年法說會都向投資人保證,每年營收都會維持二位數成長,用電量也大致維持相同比例成長。
結果是,過去 5 年間,臺積電大舉擴產,股價與業(yè)績一再創(chuàng)下新高之際。 總體用電量也增加 102%,整整翻了一倍有余。
「救世主」技術上線,卻是嚇死人地耗電
臺積電也因此成為中國臺灣用電成長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根據能源局統(tǒng)計數據,同時間全中國臺灣工業(yè)部門的用電僅增加 6%。 而這個增加量當中超過一半是臺積電貢獻。
全中國臺灣用電量,過去 5 年的增加量當中也有 33.6%,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增加量由臺積電貢獻。
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家世界級半導體天王每年用電增加的幅度,只怕還會加速擴大。 因為半導體制程技術,又到了改朝換代時刻。
臺積電預計 2019 年量產的 7 奈米制程的第二版本──7 Plus,部分制程將首度導入極紫外光(EUV)微影制程,這是半導體產業(yè)期待已久的「救世主」技術。
目前半導體制程的主流光源是氬氟雷射,波長為 193 奈米,當晶體管尺度已微縮到幾十奈米時,就像用一支粗毛筆寫蠅頭小字一般,生產起來有點力不從心。 這也是近幾年,摩爾定律即將告終的聲浪不斷的主因。
極紫外光的波長僅有 13.5 奈米,業(yè)界期望這支「超細字小楷」能夠讓摩爾定律再延伸至少 10 年。
灑百億購入夢幻設備 足以買下兩架 A380
今年 1 月,臺積電 5 奈米案環(huán)差評估案通過的同一星期。 獨家生產 EUV 微影機臺的荷蘭商艾司摩爾(ASML)在法說會宣布,已接到 EUV 微影機臺 6 部訂單。 根據《霸榮周刊》(Barron’s)報導,分析師推測,臺積電訂走了其中 5 臺,亦即一口氣買下 5.5 億美元(約 167.8 億臺幣)的設備。
這個價錢,幾乎可以買下兩臺世界最大民航機──空巴 A380。
除了昂貴之外,但對中國臺灣而言,EUV 這個「救世主」技術還有一個大缺點──耗電。
有多耗電? 「嚇死人! 」臺積電 300mm Fabs 廠務處資深處長莊子壽心有余悸地說。 他今年 3 月在一場記者會接受《天下》訪問時表示,他希望未來臺積電 EUV 用得「愈少愈好」,「因為太貴了,用的電也太大了。 」
艾司摩爾至今尚未公布 EUV 機臺的耗電功率,但世界第二大內存制造商、南韓的 SK 海力士曾在 2009 年的 EUV Symposium 表示,EUV 的能源轉換效率(wall plug efficiency)只有 0.02% 左右。
這個數字現(xiàn)在廣為業(yè)界引用。 也就是說,當前最先進的 EUV 機臺能輸出 250 瓦功率的 EUV,需要輸入 0.125 萬瓩的電力,這個耗電量是傳統(tǒng)氬氟雷射的 10 倍以上。
「要把光壓到這么短的波長,需要很強很強的能量,」莊子壽解釋。
連冷卻系統(tǒng)用電也不容小覷
事實上,過去幾年,EUV 機臺的輸出功率過小,遲遲無法達到量產要求,是這個夢幻技術一再延誤上市時機的主要理由。
臺積電法說時,負責先進制程的共同執(zhí)行長劉德音也常被分析師問到,他期待的 EUV 機臺功率、量產速度各為多少?
在 5 年前,艾司摩爾試驗機臺的輸出功率還僅有 25 瓦。 但就在上個月,該公司達到歷史里程碑。 在舊金山的 2017 年 Semicon West 半導體設備展,艾司摩爾宣布,該公司已成功地將 EUV 光源功率提升到 250 瓦,晶圓生產速度因此達到每小時 125 片──這都是臺積電、英特爾等大客戶之前提出的量產最低要求。 現(xiàn)有的微影系統(tǒng)量產速度為每小時 200 片以上。
為什么提升功率這么難?
曾與臺積電合作 EUV 光源研究的臺大電機系教授黃升龍解釋,主要是卡在散熱問題。 他在臺大的 EUV 實驗機組,輸出功率僅有毫(千分之一)瓦等級,水冷系統(tǒng)整個架起來就有一個房間這么大。 晶圓廠的 EUV 量產系統(tǒng)輸出功率是臺大的上萬倍,要怎樣將熱導出去,是很復雜的技術難題。 而且,「冷卻系統(tǒng)也得耗上不少電,」黃升龍說。
整個 EUV 技術商用化的過程之艱辛、投入研發(fā)金額之巨,堪稱半導體業(yè)的「登月計劃」。 曾有業(yè)者估計,整個業(yè)界投入的研發(fā)經費超過 200 億美元(約臺幣 6,100 億元)。
EUV 稱為「極紫外光」,但物理特性與一般常見的紫外光差異極大。
首先,這種光非常容易被吸收,連空氣都不透光,所以整個生產環(huán)境必須抽成真空;同時,也無法以玻璃透鏡折射,必須以硅與鉬制成的特殊鍍膜反射鏡,來修正光的前進方向,而且每一次反射仍會損失 3 成能量,但一臺 EUV 機臺得經過十幾面反射鏡,將光從光源一路導到晶圓,最后大概只能剩下不到 2% 的光線。
這也是 EUV 機臺如此耗電的主因之一。
為了確保供電,臺積電曾考慮自蓋電廠
然而,半導體除了最核心的微影,還有蝕刻、蒸鍍、平面化等多道制程。 導入高耗電的 EUV 光源,這道制程對于整廠的用電影響有多大?
這次南科新廠的環(huán)差評估過程,臺積電主管出示的一張投影片,給了清楚的答案。
若以廠房單位土地規(guī)劃用電來算,5 奈米制程用電是當今臺積電的主流 28 奈米制程的 1.48 倍。 也就是說,如果同樣都是 40 公頃的廠區(qū),2020 年量產的 5 奈米制程,總用電會是目前的一倍半。
「而且,5 奈米應該只有一半制程用到 EUV,」一位外資分析師說。 他表示,由于 EUV 技術極為昂貴,臺積電仍只有在部分較難的制程才采用新技術。 但到了在下一個世代,已經逼近摩爾定律極限的 3 奈米制程,EUV 采用比例就會大幅增加,用電量會進一步暴增。
去年 6 月,行政院長林全首度透露,臺積電有意自蓋電廠。 這位分析師表示,當時臺積電就是擔心大量導入 EUV 光源的 5 奈米制程,南科電力系統(tǒng)無法負荷,直到臺電出具供電保證,才打消念頭。
一位臺積電前主管表示,臺積電的企業(yè)文化是高度專注本業(yè),像自蓋電廠這類事,「過去根本連想都不會想,會去考慮這件事,就表示缺電非常嚴重。 」
但接下來更耗電的的 3 奈米制程,便傳出臺積電有意設廠美國,除了土地與環(huán)評,電力穩(wěn)定度也是考慮因素之一。
在第二季法說會上,臺積電共同執(zhí)行長劉德音表示,3 奈米的選址決定明年上半年將會正式決定,目前仍是以中國臺灣為優(yōu)先。
更多最新行業(yè)資訊,歡迎點擊與非網《今日大事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