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臺積電 30 周年慶,英偉達(Nvidia)創(chuàng)辦人暨執(zhí)行長黃仁勛、手機芯片大廠高通執(zhí)行長 Steve Mollenkopf、ADI 執(zhí)行長 Vincent Roche、硅智財大廠安謀( ARM)執(zhí)行長 Simon Segars、通訊大廠博通(Broadcom)執(zhí)行長 Hock Ta、微影設備大廠 ASML 執(zhí)行長 Peter Wennin、以及蘋果營運長 Jeff Williams 等人親自來臺祝賀,陣容不可謂不豪華。
臺積電這個名字想必大伙都非常熟悉,2016 年,前四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格羅方德、聯(lián)華電子和中芯國際占全球市場總量的 85%。其中,臺積電獨占全球晶圓代工市場 59%的份額,格羅方德、聯(lián)華電子和中芯國際三家合并市場份額占 26%,全球晶圓代工之王稱號畢竟不是白叫的。
這 30 年臺積電到底有個怎樣的成長史,與非網小編今天將帶你一起回顧。
顛覆傳統(tǒng)
臺積公司成立于 1987 年,是全球首創(chuàng)專業(yè)積體電路制造服務的公司。
在創(chuàng)立臺積電之前,張忠謀在當時已經揚名全球電子業(yè),有評論說,張忠謀的“定期降價策略”振動了產業(yè)界,改寫了游戲規(guī)則。(關于張忠謀的人生,可以點擊《魏哲家+劉德音=張忠謀??》進行閱讀)
張忠謀靠打工獲得了最大巔峰以后,又在醞釀一場顛覆。臺積電的出現(xiàn)改變了半導體行業(yè)的格局。
以往半導體工廠的模式一般來說從前端的設計,到后端的芯片生產,都是由廠商獨立完成的,基本所有的半導體產生都有自己的晶圓廠。例如 Intel 和三星等廠商,無論在芯片設計或者后端的晶圓生產,在全球都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也是他們的產品能夠傲視整個市場的保證。尤其是 Intel,憑借著領先市場的工藝,其產品更是令其直接競爭者 AMD 苦不堪言。本來半導體產業(yè)按照這個模式發(fā)展,對于大部分的芯片新進者來說,會是一個大挑戰(zhàn),因為晶圓生產工廠的投資,不是個小數(shù)目。
不過懷揣大情懷的張忠謀做了一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半導體行業(yè)的走勢。這也為中國半導體 21 世紀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臺積電的誕生伴隨著張忠謀那句“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不過一開始就充滿艱辛。人才難覓的情況下,臺積電靠新模式這個秘密武器也敲不開市場的大門設在美國的一位業(yè)務代表,雖然四處奔波拜訪客戶,但一年多,沒有帶進什么客戶,每次到中國臺灣,都只能向張忠謀說一句,“我的方向正確?!比缓笤俳釉賲?。當時正是半導體業(yè)的蕭條期,所以,開始一兩年,臺積電只能靠少量訂單艱難維持,吃飽了上頓,不知道下頓在哪里。
1988 年,臺積電迎來大轉機。改任中國臺灣工研院董事長的張忠謀和剛剛上任的總經理戴克一起,通過私人交情將老朋友格魯夫請到中國臺灣對臺積電開展認證,并爭取到為英特爾代工的機會。臺積電要打世界大戰(zhàn),第一個難題就是得到世界的認可,當時還沒有 ISO9000,拿到英特爾的認證,就等于拿到世界的認證。但它背后的意義,遠不局限于此。
半導體業(yè)的發(fā)展開始回暖后,張忠謀抓住機會火線出擊,年年打勝仗,年年大成長。
1994 年,他辭去工研院董事長職務,全力投入企業(yè)經營,不但將臺積電在中國臺灣證交所上市,還同時創(chuàng)辦另一家集成電路公司——世界先進。以此為起點,臺積電的規(guī)模不斷擴張,而且獲利驚人,連連成為中國臺灣最賺錢的公司。
1995 年,臺積電營收超過 10 億美元、1997 年,張忠謀親任總經理,將臺積電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并于當年實現(xiàn) 13 億美元營收,5.35 億美元盈利。
1998 年,張忠謀被美國《商業(yè)周刊》評委 1997 年度全球 25 位最佳管理者之一,被美國 Bank of America-Robertson Steohens 評為半導體業(yè) 50 年歷史最有貢獻人之一,臺積電也獲得《亞洲商業(yè)周刊》最具成長潛力、最具長期獲利潛力、最佳顧主以及中國臺灣最佳公司等榮譽;
1999 年,臺積電獲頒全球無晶圓廠半導體協(xié)會第一座模范地位獎以及中國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產業(yè)科技獎最高榮譽“特殊貢獻獎”,并在 10 天內,從 9·21 地震災害中恢復了 90%以上的產能;
2000 年,臺積電在美國《商業(yè)周刊》“全球 100 大最佳科技公司”中排列第 5 名,并獲得兩項大獎:旨在表彰其對全球微電子產業(yè)卓越貢獻的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首座 Robert N.Noyce Medal,以及《天下》雜志“最佳聲望標桿企業(yè)”綜合排行第一名。
2001 年,因為國際互聯(lián)網絡泡沫破裂,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再度遭遇厄運,臺積電在逆境中表現(xiàn)頑強。2002 年,半導體業(yè)剛走出低迷,臺積電就以超過 50 億美元的年營收,作為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專業(yè)晶圓代工公司,進入半導體產業(yè)前 10 名。2005 年,臺積電年營收高達 82.3 億美元,稅后凈利高達 29.1 億美元。
也就是在 2005 年,74 歲的張忠謀開始了交班:辭去臺積電總執(zhí)行長職務,并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將蔡力行接任,但這次交班最終讓他失望并以失敗告終。2008 年金融海嘯期間,蔡力行不但未能領導臺積電應對好形勢,甚至還一度滑向深淵。2009 年第一季,臺積電的營業(yè)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 40%,毛利率跌到 20%以內。更慘的是,整整一季,臺積電的產能利用只有 4%。
張忠謀受不了這個,于是動議董事會,**了蔡力行,將權柄重新收回自己的手中。
據報道,真正讓他下決心的,并不是業(yè)績不好,他收到的一封信:
2009 年 6 月,在那個金融風暴余波蕩漾之際,張忠謀又回到了一線,重新當上了執(zhí)行長。
之后,臺積電便一改頹勢,在 2010 年第一季度實現(xiàn)營收 921.9 億元新臺幣,稅后盈余 336.6 億元新臺幣,成為中國臺灣 1300 家上市公司中獲利最高的企業(yè),全年營收突破 4000 億元新臺幣,成長率超過 40%,市值沖上 2 兆元新臺幣,股價漲幅達 30.65%。2012 年 10 月初,臺積電的市值再次創(chuàng)造了 2 兆 3587 億元新臺幣的新紀錄,并成為中國臺灣上市公司市值之首。
細細考究,張忠謀回歸有兩大戰(zhàn)役不得不提。
?
回歸第一戰(zhàn)
張忠謀重任執(zhí)行長的第一件重大決策,就是大筆一揮,將 2010 年的資本支出上調一倍,增加到五十九億美元。
在金融海嘯讓大家余悸猶存的當下,有兩位獨立董事反對,其中一位,還是身經百戰(zhàn)的前德儀董事長。張忠謀雖看好智能手機的未來需求,卻無法說服他們。他只能攤牌,告訴他們,“要考慮我是公司負責人,你要跟隨我,”張忠謀在兩年前的《天下》采訪時說。
一位當時反對的董事,幾年后告訴張忠謀,他很高興那時的反對沒有成功。
事實證明,張忠謀力排眾議,蓋出連自家業(yè)務都擔心賣不出去的龐大產能,到頭來根本還不夠用。
今年第二季,OPPO 等大陸手機廠牌熱銷。一位客戶表示,臺積電中科廠規(guī)劃月產能十萬片十二寸晶圓,資深廠長廖永豪帶領團隊硬是擠出十五萬片產能,結果竟然還是供不應求。
“28nm 之后的世代,雖然 16nm 也很好,但是都比不上 28nm 這么成功,”張忠謀緩緩說道。
然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的成立似乎要打破這份寧靜,企圖搶占市場。
深不見底的強權,結合美國先進技術,一度讓外界對臺積電的前途憂心忡忡。
結果,戰(zhàn)鼓才剛咚咚響起,就勝負已分。
28nm 制程有一個關鍵的技術選擇——先閘極(Gate-first)與后閘極(Gate-last)。格羅方德跟三星都選擇先閘極,臺積電則用后閘極,受到不少質疑。
接下來,臺積電一舉成功量產,三星與格羅方德的生產良率卻始終無法提升。質疑聲浪迅速轉為贊嘆。
第二戰(zhàn):PK 三星
臺積電 28nm 世代的空前成功,卻埋下一個后患。
押錯寶的三星眼看追趕無望,決定將所有研發(fā)資源挹注在 2015 年量產的 14nm,并由前臺積電研發(fā)大將梁孟松領軍。三星向蘋果承諾,產出的晶片,技術規(guī)格要比臺積電好、量產時間比臺積電早半年,也真的一一做到。
當時部份韓國、中國臺灣分析師甚至因此宣稱,三星已通吃蘋果 A9 處理器訂單,一度引發(fā)臺積電股價大跌。
但大家都忽略了,臺積電用在 28nm 的“四連擊”模式,也會在 16nm(與三星的 14nm 同級)出現(xiàn)。
臺積電第一代的 16nm 制程,性能的確不如三星。但第二代、也就是用于 iPhone 6s 處理器的 16FFP,已與三星不分軒輊;第三代的 16FFC,就通吃 iPhone 7 處理器訂單。
去年有資料爆料,臺積電會推出的所謂的 12nm,其實是現(xiàn)有 16nm 工藝的第四代縮微改良版本,改用全新名字,目的是反擊三星、GlobalFoundries、中芯國際等對手的 14nm 工藝優(yōu)勢,牢牢控制 10-28nm 之間的代工市場。畢竟臺積電新的 10nm 已經出來了,這時候再花精力去開發(fā)真正的 12nm 似乎是沒有太大的意義。
至于三星,之后僅推出一次改版——14FPC,但評價不高。
對于未來 10 年,臺積電其實早已做出規(guī)劃,選定移動裝置、高速運算電腦、智能汽車和物聯(lián)網四大領域,作為未來發(fā)展四大重心,并成立四大技術平臺,其中高速運算電腦應用涵蓋 AI 人工智能、智能車和智能醫(yī)療、智能家庭、智能工廠和智能城市。也是繼智能型手機后,被視為未來推升臺積電營收成長關鍵動能。
其中最為關鍵是這些領域所需的高速運算芯片,需要 7 納米以下更先進的制程技術生產這些先進芯片,臺積電也樂觀預估,到 2025 年,高速運算電腦芯片年復合成長率高達 25%,足見爆發(fā)力驚人。
不過,前不久張忠謀宣布,明年 6 月上旬股東大會后退休。他不續(xù)任董事,也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相關工作。臺積電表示,將采取“雙首長平行領導”制,現(xiàn)在兩位共同執(zhí)行長之一的劉德音將擔任董事長,魏哲家則擔任總裁。在“雙首長”制度下,臺積電能不能繼續(xù)一路霸氣走下去,我們還是拭目以待。
更多內容,歡迎訪問《中國芯勢力》。
與非網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