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計劃,您可以享受以下權益:

  • 創(chuàng)作內容快速變現(xiàn)
  • 行業(yè)影響力擴散
  • 作品版權保護
  • 300W+ 專業(yè)用戶
  • 1.5W+ 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
  • 5000+ 長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關推薦
  • 電子產業(yè)圖譜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面對iPhone出貨量持續(xù)下跌,蘋果有啥應對之策?

2019/03/14
23
閱讀需 11 分鐘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據(jù)外媒報導指出,Apple 加州總部已開始測試智能手表上的睡眠追蹤功能,加上 Apple 曾收購睡眠追蹤的新創(chuàng)公司 Beddit,讓人猜測 2020 年 Apple 將 Apple Watch 上推出睡眠追蹤功能。
 
Apple 需要改善手表的電池容量與充電設計
自從 Apple Watch 4 加入 EGC(心電圖)功能后,外界對于 Apple 是否會在智能手表上增添更多生理訊息感測或健康管理功能有多種猜測,因此已經(jīng)在其他穿戴裝置產品上出現(xiàn)過的睡眠追蹤功能,更具備在 Apple Watch 上實現(xiàn)的可能性,自然有可能引起熱議。
 
從 Apple Watch 4 新增的 ECG 和跌倒感測皆為先前競爭產品曾搭載過的功能來看,Apple 不見得會在智能手表上采用最新功能技術,而是調整既有應用功能成為自家有特色的服務,因此追加睡眠追蹤功能也并非不可能,只是追加睡眠追蹤功能能給 Apple Watch 帶來多大效益就是另一個問題。
 
睡眠追蹤與運動管理為穿戴裝置發(fā)展初期主流的應用功能,是廠商為了讓穿戴裝置產品和智能型手機功能有差異化的主要發(fā)展方向,但相比運動健康,睡眠追蹤的精確性與后繼能如何改善質量等較易受到質疑,才導致睡眠追蹤功能較少被提及。
 
此外,睡眠追蹤功能最大問題還是電池續(xù)航力,在穿戴裝置發(fā)展初期,廠商的產品定位是希望消費者隨時隨地穿戴,才針對不同情況搭載防水、睡眠追蹤等功能,但最后廠商發(fā)現(xiàn)消費者并非 24 小時穿戴裝置,使得穿戴裝置有其應用目的性存在,且不使用時可以充電,讓電池續(xù)航力不再是廠商的難題。
 
若 Apple Watch 搭載睡眠感測功能,則消費者幾乎要隨時配戴 Apple Watch,電池續(xù)航力就成為一大挑戰(zhàn),再加上 eSIM 設計也表示 Apple 想打造 1 個獨立連網(wǎng)的手表產品,造成 Apple Watch 對電力有更多需求。
 
從功能性及開發(fā)以軟件為主,Apple 的確可能搭載睡眠感測功能,但衍生出的電池續(xù)航力問題,Apple 還得透過其他方式彌補,包括加大電池容量、發(fā)展無線充電等,這也是短期內 Apple Watch 不會立即搭載睡眠感測功能的原因。
 
 
Apple 會強化 Apple Watch 產品布局
對 Apple 來說,在 iPhone 出貨量開始下跌的情況下,出貨量日益增加的 Apple Watch 重要性也水漲船高,尤其 2018 年出貨量大幅攀升到 2,230 萬支,且預期 2019 年會維持高幅度成長,出貨量將達 2,820 萬支,遠超過其他智能手表競爭產品。
 
在此情況下,Apple 勢必會強化 Apple Watch 產品布局,以彌補 iPhone 衰退的營收缺口,因此 Apple 一方面提高 Apple Watch 產品售價,將其定位為 1 款獨立的個人終端產品,而非智能型手機的延伸配件。
 
另一方面則會強化 Apple Watch 功能應用,尤其 iPhone 上不方便實現(xiàn)的各種生理信息感測功能,將是 Apple 正在進行的研究,未來可能在 Apple Watch 搭載的應用服務。
蘋果

蘋果

蘋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國的一家跨國科技公司,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庫比蒂諾硅谷,由史蒂夫·喬布斯和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共同創(chuàng)立。公司最初從事電腦設計與銷售業(yè)務,后發(fā)展為包括設計和研發(fā)電腦、手機、穿戴設備等電子產品,提供計算機軟件、在線服務等業(yè)務 。

蘋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國的一家跨國科技公司,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庫比蒂諾硅谷,由史蒂夫·喬布斯和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共同創(chuàng)立。公司最初從事電腦設計與銷售業(yè)務,后發(fā)展為包括設計和研發(fā)電腦、手機、穿戴設備等電子產品,提供計算機軟件、在線服務等業(yè)務 。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電子產業(yè)圖譜

聚焦AI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產業(yè)發(fā)展。專注領域: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硬件、智慧醫(yī)療、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能家居、AI芯片、智能生產和智慧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