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褚萬博,編輯 | 章漣漪
何小鵬提出的“AI定義汽車”概念,正在被業(yè)界關注并重視,這其中,就包括長城汽車。
9月12日,在一場媒體交流會上,長城汽車透露,其內部已經成立了一個AI Lab部門,主要的工作,就是為整個長城提供包括產品、技術以及企業(yè)產品開發(fā)在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底座。
據(jù)了解,該部門的技術負責人,是原沙龍品牌智能化技術中心負責人楊繼峰。
同時,楊繼峰還在交流會上向外界傳達了一些長城在大模型方面的想法。雖然大部分還處于規(guī)劃,或者僅僅是想象雛形階段,但一定程度上,也讓我們看到了在“AI定義汽車時代”,大模型技術的具體應用形態(tài)。
總之,我們看到,不管是小鵬還是長城,抑或是其他車企,都已經認識到,AI深刻改變汽車行業(yè)的號角已經吹響,即便大家還不清楚未來將會如何,但熱身動作早已開始。
01、長城AI Lab,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長城這次的媒體交流會,關于AI Lab的信息并不是非常的多,但從我們獲取的一些信息來看,對于這個部門以及AI技術本身,在長城內部的重視程度很高。
長城汽車AI Lab
長城透露,基于公司戰(zhàn)略及業(yè)務發(fā)展,長城汽車成立了智能化前沿組織——TCAL(Technology Center Al Lab,簡稱 Al Lab)。長城官方對AI Lab的描述是:
AI Lab將構建起長城汽車全鏈路AI 技術體系,并基于跨域化、橫向化、創(chuàng)新化的理念,以算力、算法、大模型能力建設為基礎,將動力、底盤、造型、上車身等組織拉通,打造長城汽車大模型服務平臺,形成面向整車領域與研發(fā)領域的技術中臺。
AI Lab一方面賦能整車端,提升整車智能化體驗 ,為用戶打造更智能更好用的人性化助手。另一方面賦能研發(fā)端,進行產品、研發(fā)工具、研發(fā)管理方法、流程的創(chuàng)新,反向促進研發(fā)體系變革,提升公司研發(fā)效能。
通俗一點來說,這個AI Lab主要的任務,就是為長城產品、業(yè)務等方面研發(fā)基于AI大模型的技術底座,這個所謂的技術底座,就是為其產品功能、技術研發(fā)提供大模型通用化的解決方案。
在長城的規(guī)劃中,未來大模型技術將廣泛應用到座艙功能開發(fā)、智能駕駛,甚至還包括利用AIGC做車型外觀設計等等。
這個部門的技術負責人,是原沙龍品牌智能化中心負責人楊繼峰。據(jù)了解,楊繼峰碩士畢業(yè)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沙龍品牌任職時,主要負責品牌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智能運營的產品開發(fā)等工作。
另外,楊繼峰也在自動駕駛行業(yè)摸爬滾打多年,此前也曾參與過奧迪與寶馬的自動駕駛項目。
關于AI Lab的團隊情況,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AI Lab已經有了一個數(shù)百人的團隊。
據(jù)稱,AI Lab將會是一個集團層面的前沿AI技術研發(fā)中心,旨在為長城未來提供通用大模型解決方案。也能夠看出,長城對于AI技術在汽車領域應用前景的極高重視度。
02“AI定義汽車”,長城有啥想法?
雖然部門成立不久,很多技術還在還在PPT上,但這不妨礙楊繼峰向我們描述一種具象的可能,即AI如何去定義汽車,以及以此引申出來的“AI如何去定義車企”的問題。
AI定義的汽車,主要包括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兩個方面。
智能駕駛大模型的應用目前已經比較明晰,特斯拉端到端大模型自動駕駛方案算是給業(yè)界提供了一個樣板。樣板之下,包括小鵬、毫末等車企已經有所嘗試,比如小鵬端到端感知大模型,以及毫末的DriveGPT等。
也因為大模型的應用,自動駕駛技術的玩法也逐漸明晰,就是通過數(shù)據(jù)閉環(huán)讓大模型逐步迭代到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
所以這個方面,楊繼峰沒有說太多,我們也不多贅述,重點還是放在大模型在智能座艙的應用上。
大模型在智能座艙方面的應用,業(yè)界的討論始于ChatGPT在今年的爆火,但具體該怎么用,目前尚屬于一個模糊狀態(tài),長城在這方面,也有自己的思考。
楊繼峰認為,智能座艙的概念被提出的時候,本質上并不是一個AI的問題,而是相對功能機(這里應該是將以前的座艙屏幕類比手機里的功能機)提出的,所以我們在座艙中引入安卓等生態(tài)的系統(tǒng)。
但從AI的角度看,座艙的概念被定義為智能空間,這個概念類比智能駕駛來說,就是機器能不能像人開車一樣構成一個駕乘空間。
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這里舉個例子,比如現(xiàn)在座艙中的DMS(駕駛員監(jiān)測系統(tǒng))評估駕駛員疲勞的程度是根據(jù)側眼瞼開合度來評價的。
但這里有一個問題是,有的人眼睛天生比較小,就會產生誤判,這種問題如何去解決?
駕駛員是否疲勞,與駕駛員個人、駕駛風格乃至歷史駕駛風格都有關系,所以如果從AI的角度來看,就需要多模態(tài)的感知輸入,與歷史信息做比對,最后輸出一個駕駛員疲勞監(jiān)測結果。
這也是AI Lab目前正在做的Space GPT空間感知大模型。楊繼峰表示,Space GPT目前正在規(guī)劃中,不過部分技術成果有望在未來的咖啡 OS 3.0中進行應用。
同時,繼續(xù)疲勞監(jiān)測這個話題,監(jiān)測到駕駛員疲勞后,車輛會開啟醒神模式,但在當前的情況下,車輛的醒神模式比較單一,比如冷風+暴躁金屬樂。
但如果有大模型的應用,座艙系統(tǒng)就可以通過駕駛員的狀態(tài)、開車的場景等多元因素,組合出合適的醒神模式。
總之,歸結起來,大模型應用在座艙中的具體狀態(tài),就是座艙可以在沒有明確命令的情況下,隨時主動進行恰到好處的服務。
那另外一個問題,AI如何去定義車企?
一個是生產的方式,楊俊峰認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車輛的設計中得到應用,比如車輛外觀、內飾等等,只需要將車輛的產品定義進行輸入,經過多輪迭代最終輸出理想結果(不知道長城的設計團隊慌不慌)。
另一個是基于AI的組織架構形式,比如將算法分配在一塊,將計算架構放在一起討論,把數(shù)據(jù)體系放在一起討論,把基礎設施作為一個專題去討論(楊繼峰原話,個人理解是根據(jù)AI的環(huán)節(jié)做組織結構的變革)。
以上,就是長城對于“AI定義汽車”的一些想法。很多還屬于比較遙遠的“餅”,但也為我們提供了汽車行業(yè)下一輪變革的一個具象的方向。
03、AI定義汽車,正在成為共識
雖然還是一個最初的概念,但“AI定義汽車”,正在演化成一個共識,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也非長城一家。
今年8月,何小鵬在半年財報會上明確喊出:“在全球范圍內,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將成為歷史,AI定義汽車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而小鵬對自己的定位是,這一浪潮的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
如何推動,小鵬也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何小鵬表示,公司下一步將建立公司級的智能化研發(fā)、規(guī)劃和運營團隊,其本人將會親自帶領這個“大智能”團隊,統(tǒng)一規(guī)劃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多個智能創(chuàng)新技術的演進。
另外,理想在今年的家庭科技日上,也提出了Mind GPT概念,旨在將座艙進化為一個多模態(tài)感知的主動式座艙,這個“餅”畫的和長城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雖然是餅,但也是看得見的未來。
顯然,下一輪汽車行業(yè)的變革已經吹響號角,很多人都不想落于人后,因為上個時代的競爭,眾多傳統(tǒng)車企的后知后覺已經為此付出代價。
畢竟長城掌門人魏建軍都已經開始啃大模型論文了,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