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常說蘋果的產品“用創(chuàng)新改變了世界”,但不得不承認,要說對產品和用戶需求的創(chuàng)新,那還得看國產品牌。憑借著細致入微的洞察力和“腦洞大開”的創(chuàng)意,那些讓我們驚呼“這都行”的設計,往往誕生于國產品牌之手。其中最好的例子莫過于當年在CES上驚艷群雄的手機vivo APEX了,升降式攝像頭的設計讓完整的全面屏成為可能,同時還引領了手機行業(yè)創(chuàng)新的先河。憑借一己之力將智能手環(huán)價格拉低至百元價位的小米手環(huán)與各類智能音箱也同樣對行業(yè)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而在數年后,一款由國內品牌打造的耳機產品,同樣也想引領耳機品類開創(chuàng)下一個時代。前段時間,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國微就物聯網開發(fā)服務商紫優(yōu)科技推出了一款“劃時代”的“科技單品”——Eoy云耳機。大家可能會覺得好奇,真無線耳機說到底只能算是手機配件,這款Eoy云耳機究竟“獨立”在什么地方呢?
原因很簡單:這個耳機的充電盒,居然可以插SIM卡。沒錯,這是一個可以脫離手機使用的、能插手機卡獨立上網的“蜂窩版”耳機。
網絡能給耳機帶來什么?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些疑惑,畢竟真無線耳機大家一般都會連接手機或別的設備使用,很少會出現帶了耳機但忘記拿手機的情況。再說了,大多數人發(fā)現手機沒帶都的第一方應都是回去拿,就目前的使用場景來說,TWS耳機單獨連接網絡的需求還是比較少見的。不過從品牌給出的介紹來看,品牌對Eoy云耳機的產品定位和使用場景還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Eoy云耳機是一個“聲音物聯網產品平臺”,除了常規(guī)的音樂播放功能外,由于自帶了SIM卡和網絡連接能力,因此還可以實現語音上網、AI助手、集群通話等功能,得益于“超級SIM卡”的超大存儲空間,音樂也可以存儲在手機中。從目前已知的資料看,這款Eoy云耳機可以輕松實現“傳統耳機”必須連接手機才能使用的功能。用充電盒代替用戶的手機,相信這也是Eoy云耳機敢于打出“獨立終端”標志的原因。
但問題是,真的有人會主動選擇放下耳機,單獨使用耳機嗎?
從功能上看,Eoy云耳機與其說是獨立終端,倒不如說是把智能手機的一部分功能集成到耳機的充電盒中,用開發(fā)智能終端的思路去打造一個全新的充電盒,最后再為充電盒配兩只耳機。而這個充電盒,本質上也只是一種不同于手機的智能設備。但可惜的是,就目前的網絡生態(tài)來說,將智能手機的部分功能提取到智能耳機上,這樣的做法并不能帶來能和智能手機攪拌的競爭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總不能用Eoy云耳機來出示健康碼吧?
就現階段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水平來說,我們外出時可以不帶錢包,也可能不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因為一個“蜂窩版智能耳機”而不帶手機出門。在某些情況下隨身攜帶手機可能會有些不方便,比如運動鍛煉時,很多人會因為手機笨重不方便攜帶而選擇其他蜂窩設備,比如使用能耳機播放音樂的智能手表,又或者直接使用iPod shuffle之類的便攜式播放器。整合了網絡功能的真無線耳機,在這種場景下也能體現出自己的產品價值。
但根據Keep此前發(fā)布的國民運動健康趨勢報告,智能手表/手環(huán)已經超越了體脂秤,成為了運動時第二常購買的智能運動產品,Eoy云耳機如果想走運動路線,則必須面對來自智能手表的威脅。而智能手表與智能手環(huán)之間并不是取代關系,而是“共生”關系,因此智能手表相比于所謂的“云耳機”,想必也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耳機或手表,誰才是下一代智能終端?
不過話又說回來,盡管現階段我看不到屬于Eoy云耳機的市場空缺,但從理念來看,Eoy云耳機確實是一個極具前瞻性,甚至有些過于超前的產品。我們都知道,智能手機“個人智能終端”的地位并非亙古不變,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個人電腦時一樣,智能手機未來注定會被更先進的智能終端替代。
手機品牌正發(fā)力的智能手表、互聯網品牌前仆后繼的元宇宙生態(tài)硬件,甚至是Elon Musk創(chuàng)建的Neuralink所研究的腦機接口設備,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下一代智能終端,并像曾經的智能手機一樣改變觀察我們觀察世界的視角與交流的方式。
Eoy云耳機從現在的角度看似乎是一個沒有場景、無法落地的生態(tài),但如果我們推翻我們對智能生活的認知,拋開對智能手機的依賴再看待這款產品,不難發(fā)現Eoy云耳機本質上是對未來個人智能終端的一次全新探索。Eoy云耳機志在將智能手機的交互用語音的形式托付在一個可穿戴設備上(智能耳機和智能手表同屬于可穿戴智能設備),從這個角度看,Eoy云耳機本質上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
與此同時,Eoy云耳機的出現也提出了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智能耳機和智能手表,誰才是下一代智能終端?
用戶習慣的角度看,智能手表顯然更具競爭力,畢竟現代智能設備絕大多數交互都基于視覺和觸覺,而同樣采用視覺和觸覺交互的智能手表上手難度顯然要比智能耳機要低得多。要知道某些智能手表運行的干脆就直接是完整手機版Android系統,要是有什么外形神秘力量讓所有智能手機一夜間憑空消失,那這些采用了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表顯然是最好的替代方案。
但如果我們另起爐灶,從源頭開始削弱智能手機的影響力,并將各項數字生活功能轉移到一個新設備上的話,智能耳機并非一個壞主意。不同于需要用戶不時主動檢查的智能手機或智能手表、智能耳機可以讓用戶隨時接受來自智能設備的新消息,同時智能耳機也能以更快的速度對用戶操作進行響應。照這么看,智能耳機確實也有自己的可行性。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忽略另一種情況,那就是這些“智能云耳機”產品本質上只是當年“量子調音”“石墨烯電池”的親戚,是品牌利用網絡熱點作為營銷的又一次嘗試。蘋果之所以強調接下來的產品針對的是增強現實而不是元宇宙,也是為了和噱頭拉開差距。
以蘋果的AR眼鏡為例,蘋果認為智能移動生態(tài)的下一個風口是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他們也正在打造相關的AR、VR設備。至于像元宇宙這樣虛無縹緲或是距離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的事物,目前顯然不在蘋果的計劃之中,為了防止向外界傳達不實的信息,蘋果干脆不去討論甚至禁止討論也并不奇怪。
不過我們不應該在拿到產品之前就對產品的未來蓋棺定論,再說了,要是以后短視頻軟件能推出智能耳機客戶端,那我們不就不用擔心有人在地鐵里開揚聲器刷短視頻了嗎?
來源:雷科技數碼3C組
編輯:一位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