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計劃,您可以享受以下權益:

  • 創(chuàng)作內容快速變現(xiàn)
  • 行業(yè)影響力擴散
  • 作品版權保護
  • 300W+ 專業(yè)用戶
  • 1.5W+ 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
  • 5000+ 長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Adobe做了什么?
    • Adobe的核心資產
    • All eyes on Adobe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 電子產業(yè)圖譜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AI應用的最大贏家,為什么是Adobe?

2023/11/15
1920
閱讀需 17 分鐘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作者:何律衡,編輯:李墨天

今年10月,《時代》雜志發(fā)布“2023年最佳發(fā)明”。在AI門類入選的14個應用中,老牌軟件公司Adobe的Generative Fill(生成式填充)力壓OpenAI的GPT-4,位列細分門類頭把交椅。

當Midjourney依靠一張AI生成的情侶合影橫空出世時,一度被認為是“PS背后的神秘力量”的病危通知書。但近一年過去,大家猛然發(fā)現(xiàn)相比網紅AI初創(chuàng)公司,Adobe才是資本市場真正的搶手貨。

年初至今,Adobe在美股創(chuàng)造了71%的漲幅,市值漲了足足1000億美元。

那么,大家到底在期待什么?

Adobe做了什么?

今年3月,Adobe公布了其生成式AI工具“Firefly”。和Midjourney、Dall-e等工具一樣,F(xiàn)irefly具有文本生成圖像、AI 生成文字效果、重新上色等功能,之后又添加了生成式填充、文字生成視頻和海報等功能。

Firefly的生成質量相比同類產品其實并不算強,在社交媒體上的熱度也遠不如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同行,但Firefly卻讓Adobe在資本市場瘋狂上分。

一個重要原因是,F(xiàn)irefly解決了生成式AI商業(yè)化面臨的版權問題。

首先,F(xiàn)irefly大模型的訓練數(shù)據(jù)來源是Adobe的圖庫Adobe Stock,其內容為公開授權圖片或版權過期的圖片。創(chuàng)作者可以把作品上傳到圖庫,如果有其他人下載則視為達成交易,作者可以獲得相應的版稅收入。

雖說Adobe Stock在圖庫市場的份額屬于“其他”,但好處是規(guī)避了版權問題。

針對一些知名IP,F(xiàn)irefly會在圖片生成前就先行攔截,徹底杜絕了收大公司律師函的可能性。更何況Adobe承諾如果出現(xiàn)版權糾紛責任全在己方,對重視合規(guī)的大公司是一個福音。

今年10月,Adobe公布了Firefly大模型的迭代款,同時公布了Creative Cloud(包含Illustrator、Photoshop、Lightroom、Premiere Pro的訂閱包)的100多項AI功能更新,比如在Photoshop里借助AI智能擴充圖片。

這些更新的意義在于,可以讓AI生成的圖片融入Adobe全家桶的工作流。

AI做圖的核心是提示詞(prompt),不同的提示詞生成的圖片差異巨大,對用戶來說完全是個盲盒。即便每次念同樣的咒語,生成的圖片也可能也大相徑庭。

妙鴨相機這類應用本質上是將提示詞功能化,雖然犧牲了自定義的自由度,但大幅度降低了釋放咒語的門檻。但無論哪種方式,對于商業(yè)化用途都是無法接受的。

另一個問題是圖像的編輯。比如設計師用Dall-e生成了一張圖片,需要在Photoshop上編輯,還需要設計師把圖片矢量化——所謂矢量圖,指通過數(shù)學公式而非像素描述圖形,因此矢量圖可以無限放大而不會失真,讓設計師可以自由編輯。

這也是為什么Adobe會針對性的推出Firefly矢量模型,可以讓AI直接生成可編輯的矢量圖形。Adobe旗下的Illustrator也推出了文本生成矢量圖的功能測試。

這就意味著從圖像生成到編輯,用戶可以完全在Adobe全家桶里完成,遷移成本非常低。

因此,雖然大家都是AI生成圖片,但Midjourney、Dall-e等應用更多側重單純的生成,編輯能力極其有限,也無法與Adobe全家桶這類專業(yè)工具集成。

所以,Midjourney所替代的更多是Flickr和Shutterstock這類圖庫。在專業(yè)的商業(yè)化場景里,Adobe還是獨一無二的霸主。

事實上,Adobe的技術能力未必有多么出色。Firefly生成圖片在一些細節(jié)上與Midjourney等同行還有差距,其大模型的開發(fā)也仰仗了英偉達的技術扶貧。

但Adobe的核心能力在于:在AICG的技術浪潮出現(xiàn)之前,他們就已經是富可敵國的軟件公司了。

Adobe的核心資產

Adobe的核心業(yè)務分為兩塊:數(shù)字體驗數(shù)字媒體。前者定位于企業(yè)的數(shù)字化營銷;后者則是由我們熟悉的Photoshop、Illustrator等軟件組成的全家桶,收入占比長期高達70%以上。

其中,數(shù)字媒體部分又由兩大拳頭產品組成:針對影像編輯和設計的Creative Cloud,在數(shù)字媒體業(yè)務中貢獻了80%的收入;另一個是以PDF文檔為核心的Document Cloud,針對文檔的管理等場景。

在這些業(yè)務場景里,Adobe的覆蓋面極廣。除了我們熟悉的Photoshop,還有針對UI設計的Indesign,針對照片編輯的Lightroom和用于矢量圖處理的Illustrator。

這個龐大的軟件版圖構筑起來的是Adobe在圖形設計這個細分市場絕對的霸主地位。2023年全球圖形設計軟件前5名中,有4家來自Adobe,加起來市場份額接近80%。唯一的競爭對手Sketch還只支持macOS平臺。

超高的市場份額構筑了Adobe的護城河:打動資本市場的并不是Adobe的技術能力有多么領先,而是在圖形設計這個含金量巨大的細分市場,Adobe已經提前卡住了身位賺大錢了。

經過了大模型群魔亂舞的時期,產業(yè)界逐漸意識到,AI應用的落地才是更關鍵的問題。而諸如辦公、圖形設計這類“高價值的場景”,目前還是稀缺的。

OpenAI創(chuàng)始人Sam Altman曾表達過一個觀點[8]:未來的應用趨勢是大模型的功能嵌入更多APPs,而不是在 ChatGPT 上生長出更多插件,因為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插件并沒有呈現(xiàn)出 PMF ( Product / Market Fit,產品市場匹配)。

也就是說,至少目前來看,AI落地更多在于改造現(xiàn)有的應用場景,而非創(chuàng)造新的場景。

按照這個論點,能夠在當下分一杯羹的公司,很可能在AIGC的熱潮出現(xiàn)前就已經大賺特賺了。Adobe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Adobe開啟了自公司創(chuàng)辦最大的一次改革:將按版本買斷制的軟件銷售模式轉變?yōu)榘串a品組合訂閱收費。

雖然這次轉型被冠以“SaaS云服務”之名,但核心還是把傳統(tǒng)的一次性購買變成定期繳稅。2014年一季度,Adobe訂閱收入首次超過買斷收入。

同時,Adobe主導了大量防御性收購。2009年,Adobe一口氣收購了Omniture、Efficient Frontier、ComScore等幾家定位在“營銷科技”的公司,建立了在創(chuàng)作設計之外的第二塊重要業(yè)務版圖。

2018年后,隨著Shopify迅速崛起,Adobe又開啟鈔能力,收購了Shopify的競爭對手Magento和Marketo,同時一點點減持Shopify的股份,完成了對電商、AI等領域的覆蓋。去年,Adobe再次慷慨解囊200億美元,拿下在線設計協(xié)作軟件Figma。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一旦市場上出現(xiàn)有威脅的友商,Adobe可以第一時間收入囊中。同時,被收購的產品可以放進自己的訂閱服務產品組合,加強自家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

貢獻了20%收入的Experience Cloud,產品組合幾乎全是買來的。

得益于占比夸張的市場份額,Adobe事實上成為了設計創(chuàng)意行業(yè)的某種“標準”,這也難怪收購Figma會驚動美國反壟斷部門。

因此,Adobe的核心競爭力并非技術多么領先,而是在“創(chuàng)意設計”這個高價值場景里,付費能力和付費意愿最強的客戶幾乎都被Adobe納入麾下了。

到了AIGC時代,Adobe打下來的江山就顯得更值錢了。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微軟,作為辦公軟件的全球龍頭,資本市場盯上的不是微軟的技術含量,而是每年給Microsoft 365按時交錢的勞動人民。

然而,即便是Adobe和微軟兩位帶頭大哥,也都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算力的高成本。

All eyes on Adobe

當下群魔亂舞的大模型,都可以追溯到8位谷歌的計算機科學家在2017年發(fā)表的論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這篇論文公開了Transformer算法,隨之扣動了此輪AIGC熱潮的扳機。換句話說,Transformer是如今所有大模型的祖師爺。

簡單來說,Transformer主打一個大力出奇跡,通過對算力和數(shù)據(jù)近乎病態(tài)的消耗產生涌現(xiàn)。但代價則是高昂的成本,這也是為什么有人揶揄:Money Is All You Need。

伴隨大模型逐漸泛濫,落地應用遙遙無期,成本與收入之間的落差便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這也是紅杉資本那篇名為《AI's 200B$ Question(AI的兩千億美元問題)》的博文備受關注的原因。

紅杉給AI產業(yè)算了筆賬,根據(jù)當前AI企業(yè)的收入狀況,以及在GPU、云服務等成本上的投入,測算出整個產業(yè)起碼還得掙1250億美元才能回本。

計算方式或許有些粗糙,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清晰:如果找不到可持續(xù)的變現(xiàn)模式,AIGC的風可就要刮不動了。

風投公司Theory Ventures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95%的AIGC公司年收入平均還不到500萬美元,一些估值達到數(shù)億美元的初創(chuàng)公司甚至還未有收入進賬。

今年5月,ChatGPT iOS版正式上線,定價20美元/月,但首月新增用戶人數(shù)還不到50000,付費用戶在活躍用戶中的占比僅僅1.6%。最近OpenAI又開始四處化緣,說明財務情況確實不甚樂觀。

按照The Information的報道,風頭正勁的網紅公司Midjourney,今年的收入也“只有”2億美元。雖然不算少,但離撐起AIGC的商業(yè)化坦途還有不小的距離。

在這個背景下,Adobe身上就籠罩了一層強烈的風向標意義。

Adobe幾乎擁有一個完美的商業(yè)模型:統(tǒng)治地位的市場份額;龐大的付費用戶規(guī)模;超高的利潤率;以及與AIGC高度吻合的業(yè)務場景。如果這樣的公司在AI上都賺不到什么錢,無疑會在短期打擊產業(yè)界對AIGC的預期。

然而,從Firefly的付費方式上,還是可以窺見Adobe巨大的成本壓力。

簡單來說,Adobe給Firefly設計了一個復雜的定價方式:點數(shù)制收費。簡單來說,一個點數(shù)可用來生成一張圖片,用戶一個月可免費獲得25個點數(shù),有更多需要則需要額外購買點數(shù)。用戶可以單一購買Firefly服務或CC全家桶,可以按月或按年付費,個人和企業(yè)享受的優(yōu)惠也不相同。

防止用戶重度使用造成虧損,一旦有用戶使用了超過每月分配的積分,Adobe就會給服務減速。

Firefly收費標準

無論是看起來暗藏玄機的特殊收費方式,還是Adobe不把話說死的雞賊做法,都牽扯到AIGC成本的一個問題——規(guī)模效應差。

大部分互聯(lián)網產品成本構成中,很大一部分是包括云服務在內相對固定的運營成本,而這部分成本會隨著用戶規(guī)模的擴大越攤越薄。

但AIGC產品則不同,用戶每交互一次——比如和ChatGPT對話或用Firefly生成圖片,都會在云端運算一次,繼而產生對應的成本。用戶用得越多,成本越高。開發(fā)商只能通過軟件優(yōu)化單次交互消耗的算力,但“用一次算一次”的拿貨成本無法改變。

再加上大部分AI應用都位于生產力場景,也很難像互聯(lián)網產品那樣先燒錢再賺錢——畢竟讓設計師一遍做圖一遍看廣告,多少有點行為藝術了。這也是為什么妙鴨相機的產品負責人會說[4]:在AIGC時代,如果不能第一天就向用戶收費,就可能永遠收不到用戶的錢。

微軟的GitHub Copilot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這款主要幫助程序員敲代碼的應用,場景和功能和Adobe一樣明確,收費也不高,10美元/月或100美元/年,并且收費前就有150萬保底用戶規(guī)模,變現(xiàn)的未來非常光明。

然而現(xiàn)實是由于算力成本,平均每個用戶反而讓微軟倒虧20美元,重度用戶甚至能讓微軟每月倒貼80美元。依此推測,定價30美元的Microsoft 365 Copilot,搞不好虧的更多。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大公司會想盡一切辦法讓用戶停留在自己的產品里。如今,大家卻巴不得用戶交完錢盡量省著點用。

時至今日,算力的稀缺似乎已經成了AIGC應用落地的巨大障礙——如果開一天空調要交500塊錢電費,那么無論空調有多少優(yōu)點,大家還是愿意扇扇子。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shù)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shù)據(jù)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STM32F429IET6 1 STMicroelectronics High-performance advanced line, Arm Cortex-M4 core with DSP and FPU, 512 Kbytes of Flash memory, 180 MHz CPU, ART Accelerateur, Chrom-ART Accelerator, FMC with SDRAM, TFT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23.92 查看
STM32F427VIT6 1 STMicroelectronics High-performance advanced line, Arm Cortex-M4 core with DSP and FPU, 2 Mbytes of Flash memory, 180 MHz CPU, ART Accelerator, Chrom-ART Accelerator,FSMC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22.31 查看
STM32F205RCT6 1 STMicroelectronics High-performance Arm Cortex-M3 MCU with 256 Kbytes of Flash memory, 120 MHz CPU, ART Accelerator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27.28 查看

相關推薦

電子產業(yè)圖譜

飯統(tǒng)戴老板小伙伴們的科技后花園,用投資視角,扒巨頭秘史,沒有客氣,只有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