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糾紛起因,“趙偉國時代”的歷史遺留
近日,中國大陸唯一5G芯片企業(yè)紫光展銳的股權糾紛受到了廣泛關注。某財經媒體在一篇最新的報道中提及展銳大股東紫光集團欲收回前員工代持公司(北京嘉信匯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華偉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銳冠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擁有的8.37%股權,引發(fā)了業(yè)界極大的爭議,也讓紫光展銳不得不在2023年7月21日接連發(fā)布官方聲明進行回應,并發(fā)文“自證清白”。
紫光展銳官方嚴正聲明
2022年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團發(fā)布了一項公告,原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全部退出。同時,由戰(zhàn)略投資人“智路建廣聯合體”設立的控股平臺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接收了紫光集團的100%股權。這一變動標志著紫光集團步入了全新的發(fā)展階段,也意味著紫光集團與“趙偉國時代”做了徹底的告別。
雖然趙偉國因涉及侵占國有資產已被移送司法機關,但趙偉國在紫光主政期間確實還留下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紫光展銳的8.37%股權問題就是其一。
2022年1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此問題作出了裁定。裁定中明確指出,健坤系公司(北京嘉信匯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華偉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銳冠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持有的紫光展銳8.3757%股權屬于新紫光集團。為此,投資人已經為該部分股權付出了相應的對價,這部分資金已被用于償還和保障原紫光集團債權人的利益。盡管法院的裁定解決了股權的歸屬問題,但關于這8.37%股權的具體使用和執(zhí)行問題仍然存在。
駁斥六大指控,梳理展銳“股東內斗”真相
筆者整理了一下該媒體發(fā)布的文章中提到的幾個核心指控:主要包括“前員工代持公司股權”、“紫光集團阻礙員工股權激勵”、“股東暗斗”等說法。怎么說呢?文章想象力非常豐富,但錯誤非常多,必須要一一進行駁斥。
第一,就是“前員工代持公司”這個說法,其實非常誤導人。這個所謂的代持公司包括北京嘉信匯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華偉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銳冠信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這三家公司實際上是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的投資公司,代表的是趙偉國相關方的利益。
這部分股權最初是由紫光集團通過非法交易安排在收購展訊通信、銳迪科初期所得,當時僅需支付不足100萬的成本就取得了估值近50億的8.37%的股權。三個平臺的股東均系與紫光集團、紫光展銳無職務關系的自然人,在收購過程中通過特殊安排獲得了巨額利益(出資不到100萬,獲取了價值50億的展銳股權,期間還通過減持部分股權變現侵吞數億元),但交易過程缺少國資備案程序和批復,一直未被教育部認可。2015至2017年,教育部國資檢查、中央巡視均已發(fā)現問題,認為涉嫌利益輸送,明確要求整改。為落實整改要求,三家持股平臺以退還部分款項、出具代持承諾函等方式打補丁。2017年1月及2019年10月,兩次向教育部上報整改方案,均未得到教育部的同意和批復。教育部相關領導認為打補丁的整改方案不徹底,應全面還原歷史股權,清理歷史問題。搞清楚這個概念非常關鍵,因為后面所有的錯誤都是從這而來。
第二,文中提到紫光集團阻礙員工股權激勵實施的說法也是錯誤的。盡管當時聲稱這部分股權將用于員工股權激勵,但由于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該安排一直未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批準。也正是因為紫光展銳的這部分股權糾紛的問題,牽涉到國資監(jiān)管的紅線,使得紫光展銳遲遲無法完成股改,也讓IPO之路一波三折,影響到了后續(xù)的融資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
紫光集團一直謀求通過法律手段合法合規(guī)的收回這部分股權。并重新啟動員工股權激勵計劃,這也是正規(guī)程序兌現員工承諾的唯一途徑。原代持公司的操作方案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如果從代持公司手中購買相關股份,存在利益輸送嫌疑,還會因為合規(guī)問題導致員工股權激勵無法執(zhí)行,且影響展銳的上市進程。
實際上,在歸屬問題得到解決之后,新紫光集團立刻著手處理這部分股權的使用問題。他們與紫光展銳的大股東以及政府主管部門達成共識,這部分股權將通過法律手段收回,并用于員工的股權激勵。而為了避免這部分股權再次被非法轉移,紫光集團已通過法律手段對冠華偉業(yè)、展銳冠信、嘉信匯金持有的紫光展銳股權提起了保全申請,進行股權凍結。
第三,關于報道中的“股東暗斗”,這就有點過分了,估計是作者宮斗劇看太多了。事實上紫光展銳的各大主要股東包括紫光集團、國家大基金、上?;?、英特爾中國、三峽資本等,一直保持順暢的溝通。
第四,關于國盛資本的溝通會問題。報道提及7月19日國盛資本舉行的溝通會。在這次會議中,國盛資本發(fā)布了大量未經確認的信息,這些信息涉及公司經營、融資、股東關系、股權代持等諸多重要問題。這種行為無疑是不合規(guī)的。
據了解,主要股東紫光集團、國家大基金、上?;稹⒂⑻貭栔袊?、三峽資本等對此并不知情或不支持,國盛資本以這種方式披露大量等未經確實的不準確信息,對展銳的發(fā)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第五,報道還試圖暗示,國盛資本的行為代表上海國資委的態(tài)度。實際上,國盛資本只是上海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國盛集團的股東之一,國盛資本的股東中包含了眾多私人企業(yè),且其用于投資紫光展銳的資金是多方募集的,其中有大量的民營資本,這就意味著國盛資本并不能單純地代表上海國資的態(tài)度。
第六,文章提及紫光展銳當前融資困難。實際上,展銳董事長馬道杰的到來使得展銳的融資工作進展順利,許多投資者對展銳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地位看好。反倒是該篇報道出現后,對展銳的正常融資推進和業(yè)務經營發(fā)展產生了干擾。
塞翁失馬,紫光展銳即將去掉IPO最后的枷鎖
對于紫光展銳來說,處理這個歷史遺留的股權問題是一項復雜而繁瑣的任務。它不僅需要將這部分股權從非法持有者手中合法收回,還需要保證員工的權益并推動公司的長遠發(fā)展。而這一切都要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進行。這個股權問題的最終處理方式,也將影響到紫光展銳未來的發(fā)展。只有解決了股權問題,才能消除外界的疑慮,讓紫光展銳能夠更好地發(fā)展。
此外這種股權爭議一旦被透露到公共輿論場上,不負責任的報道很容易對企業(yè)的聲譽和信譽造成不良影響。這就讓受害企業(yè)必須更加迅速的回應來消弭這些影響。好在紫光展銳此次回應迅速及時,以公司董事會的名義發(fā)表聲明,無疑賦予了聲明更高的權威性。此舉代表了公司全體董事、監(jiān)事以及股東單位(包括紫光集團、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華芯投資、上海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英特爾(中國)、三峽資本等)的一致觀點。他們都強烈反對并否認這篇報道內容,認為報道中的信息嚴重失實,損害了公司的聲譽和利益。
此外,紫光展銳的聲明還強調,公司以及所有的董事正在全力以赴,團結一心,推動公司的發(fā)展,而且公司目前的發(fā)展勢頭是良好的。他們也警告相關的媒體和個人,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傳播不實的信息,否則公司將保留追究他們法律責任并追償損失的權利。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交媒體時代,信息飛速傳播,但真相卻常常被淹沒。正如這個紫光展銳的例子,我們必須用更清晰、更實事求是的視角來看待問題。筆者非常理解某些媒體想要偷偷搞個大新聞、震驚所有人的想法,但是這個前提是應該是“報道”新聞,而不是為了流量或其他目的“制造”新聞。也希望廣大業(yè)內人士和從業(yè)者能夠明白,不論是在社交媒體上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理性對待信息,辨別真?zhèn)危拍茏龀稣_的判斷。
最后,這個事對紫光展銳來說,也未必都是壞事。這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也是一個重新審視自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強內部監(jiān)管,保護股東利益,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的機會。紫光展銳的案例提醒我們,無論是國有資本還是民營企業(yè),在管理和運營的過程中都必須合法合規(guī),特別是涉及到股權問題更應該謹慎。一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有效防止類似事件的發(fā)生,保護公司及其股東的利益,維護市場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筆者也希望紫光展銳能以這次事件為契機,加速解決股權歷史遺留問題,去掉IPO最后的枷鎖,早日完成股改,同時進行員工股權激勵。當然要想成功實現IPO,紫光展銳仍然需要苦練內功,在業(yè)務層面上展現自己的實力,通過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用市場表現來吸引投資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