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微帶電路被發(fā)明后,基本上大多數系統(tǒng),都是以PCB板材作為載體,而各種器件被置于PCB板材上面,發(fā)揮各自的性能。
假設射頻工程師,選定某種板材時,最關注板材的哪兩個參數呢?很顯然,就是相對介電常數和損耗角正切。
隨便找一個板材的datasheet,比如說在微波頻率時,很受歡迎的rogers他們家的 RO4000系列的板材。
排在前面的,就是介電常數(dielectric Constant)和Dissipation Factor(耗散因子,即損耗角正切)。
可是為啥這兩個參數,基本上就能確定這個板材的射頻性能呢?
這個嘛,也可以從麥克斯韋方程中找到答案。
麥克斯韋方程,是由麥克斯韋在1873年提出來的。1873年,距現在已經有150年。但現在我們還是在時不時的提起它,用到它。
從這方面來看,學射頻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射頻知識更新的沒有那么快,不會說,你剛剛費九牛二虎之力把一個東西學會,就發(fā)現用不上了。
說回,麥克斯韋方程。時變麥克斯韋方程的差分形式,如下圖所示。
上面的時變場分量,是空間坐標x,y,z和時間變量t的實函數。
麥克斯韋方程,對任何時間函數都是成立的,不過這任何函數的計算則是相當復雜的。
傅里葉變換可以將任何函數,轉換成多個時諧函數的集合。所以,可以主要來看麥克斯韋方程的時諧解。
對于一個實正弦信號,可以用下列形式表示:
A(t)可以使用相量表示,即:
從上面公式可知,A(t)的相量形式,省去了Re{}以及e(jwt)。這樣做的前提是:
(1) 被表示的變量是一個實數,所以不需要將Re{}寫出來
(2) 處理的系統(tǒng)是線性時不變系統(tǒng),即變量的頻率分量是不變的,因此,不需要把e(jwt)寫出來。
所以,用相量來表示一個正弦信號時,只要寫出其幅度和相位就可以了。
不過,雖然不用寫出來,但是需要記住的是,其實這兩項是存在的。如果對A(t)進行求導的話,不能忘記還有時間的存在,即:
因此,麥克斯韋的相量形式如下圖所示。
在自由空間中,電場與電通量密度,磁場與磁通量密度之間有下列的簡單的關系式,稱為本構關系。
以上,都是假設電場和磁場都存在于自由空間里,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媒質是經常性存在的,就像開頭所說的板材。
雖然媒質的存在,讓計算變得復雜,但是因為這些材料的存在,才出現了射頻微波的蓬勃發(fā)展。
在自由空間中,場分量是通過本構關系,互相關聯起來的。在媒質中,同樣如此。
對于介電材料,施加在上面的電場,會導致材料內的原子或分子發(fā)生極化,從而產生電偶極矩,改變總的電通量。
那物質是線性的,是個啥意思?
實驗發(fā)現,如果施加的電場不是太大的話,極化的程度與電場呈線性關系。所以,如果一個材料,其極化和電場之間滿足線性關系,則稱之為線性電介質。
因此麥克斯韋方程中磁場的旋度方程,可以表示為
從上面可以看到,介電阻尼引起的損耗與電導率損耗無法區(qū)分。
因此,可以將:
看成總的有效導電率。
并定義損耗角正切為:
即虛部和實部的比值。
復介電常數的虛部,表示的是損耗,分別來自由介電阻引起的損耗和電導率產生的損耗。在自由空間內,復介電常數的虛部為0,只有實部,因此是無耗的。
一般的PCB板材,都是絕緣材料,所以 電導率σ為0,此時損耗角正切為:
而相對介電常數是復介電常數的實部與自由空間中介電常數的比值。
所以說,板材為啥用介電常數和損耗角正切來表征呢?
這是因為相對介電常數和損耗角正切確定了,那么復介電常數就確定了,然后電通量和電場之間的關系也就有了。
等等,你怎么光考慮電場,不考慮磁場?。?/em>
材料的介電常數 (permittivity)有了,那磁導率 (permeability)呢?
其實類似的,磁介質中發(fā)生的現象和電介質中類似。
施加在介質中的磁場,會在磁介質中產生磁偶極矩,從而產生磁極化。
同樣的,復磁導率的虛部,也表示損耗。
相對磁導率定義為:
那可能大家就會覺得奇怪了,既然也有相對磁導率,那為啥在PCB板材的手冊中,沒有看到呢?
這是因為,大多數非磁性材料,其相對磁導率都為1,而此損耗角正切為0.比如說在HFSS里面的Rogers4350的材料參數。
知道了復數介電常數和復數磁導率后,麥克斯韋在媒質中的相量形式,如下圖所示。
本構關系等式,如下圖所示:
而復數介電常數,可以由相對介電常數和損耗角正切來表示;復數磁導率,對于非磁性材料來講,相對磁導率為1,磁損耗角正切為0.
所以,板材可以用相對介電常數和損耗角正切來表征其射頻上的性能。
參考文獻:
【1】?http://www.physicsbootcamp.org/Linear-Dielectrics.html
【2】 微波工程